生養子女以傳宗接代,是社會的傳統倫理,伊斯蘭也鼓勵教親們生養子女,穆聖且鼓勵穆斯林青年結婚並且多生養子女,以壯大自己的群體。但是生了子女就必須給他們良好的教育與生長的環境,這些都是父母應當負起的責任。
嬰兒誕生的禮俗
- 先在新生嬰兒的右耳旁念「宣禮詞」(邦克),然後在嬰兒的左耳旁念「成班詞」(內邦克)是受喜的行為。因為使新生的嬰兒聆聽「宣禮詞」,其中含有穆斯林的核心信仰:真主安拉至大、萬物非主,唯有真主,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。這是聖行,屬於受喜的行為。
- 在新生嬰兒的耳旁念誦《古蘭經》3章36節:「求你保佑她和她的子孫免受被驅逐的惡魔騷擾」無論新生嬰兒的性別,都用經文原有的字詞不變。祈求真主護佑嬰兒和他們的後代遠離惡魔。也有教導:在嬰兒的右耳旁念誦《古蘭經》112章(忠誠章),這也都是受喜的行為。
- 用少量糊狀的椰棗泥摩擦新生嬰兒的牙床和口腔,倘若沒有椰棗,也可以使用少量蜂蜜或類似的甜食代替;這是聖行。
- 在嬰兒誕生滿七天後,為嬰兒剃髮、命名,並將剃下的毛髮過秤,用等量的金或銀施捨濟貧;這是聖行。也可以同時宰牲慶祝。宰牲慶祝是受喜的行為,但並非必需的聖行。關於命名將在稍後單獨說明。
祝賀
嬰兒誕生是值得祝賀的家庭大事,鄰居親朋好友都應當適當的對嬰兒的父母或親做適當的祝賀,最簡便的就是口頭誠摯祝賀,並且為嬰兒作好的篤阿。
割禮
穆斯林的男孩必須進行割禮,適當的割除包皮。唯穆斯林不鼓勵在誕生七天為男嬰舉行割禮,可以稍微延後或等待嬰兒成長為幼兒時再行割禮。
命名
我國回民(穆斯林)都有取用經名的風俗,雖然這是因應漢化的社會制度只准許使用中文姓名的變通方式,但是正確印證了伊斯蘭信仰的將教規融入生活的貼切。先人們很重視給出生的幼童挑選經名,也就是阿拉伯文的名字,也有很多教親們,在家裡都用經名互相稱呼,而把戶籍登記的中文姓名稱為「學名」或是「官名」,意即當幼童上學或在政府登記時才會使用的姓名。這是回民先人們為了遵循先人的規範,謹守伊斯蘭信仰的教導,採取的優良傳統,用來凸顯回民的特色,區別回民為堅持信仰的特殊命名方式。
遵照穆聖的教導,穆斯林在為新生的幼兒或是新皈依的教親們取經名的時候,都是採用傳統的接受伊斯蘭以後的阿拉伯名字,這些經名多是記載在古蘭經上的列聖尊名,例如:阿丹、努哈、尤素夫、以至於姆撒、爾撒、穆罕默德、阿哈邁德、馬哈穆德。或是謙稱真主的僕人,即用真主尊名或祂的特別尊稱加上僕人兩字,例如:阿布都拉(安拉的僕人)、阿布都拉哈曼(仁慈的主的僕人)。
按照回教教門的傳統,命名必須選取具有美好意義的名字,而不可選取不符合信仰的名字。穆聖曾經為幾位聖門弟子重新命名,因為他們的名字或是意義不好,或是採用了蒙昧時代的偶像命名。《穆斯林聖訓集》記載的正確《聖訓》,大賢歐默爾的兒子阿布都拉傳述,穆聖說:「你們的名字裡,安拉最喜愛的是阿布都拉與阿布都拉合曼」。不過人類的世界總是在保守與創新之間掙扎,歷經千餘年的伊斯蘭文化,也在命名上有了不同的觀點,尤其是當波斯與突厥的語文與主流的阿拉伯語文交流以後,逐漸在歷代的穆斯林命名裡顯出了突厥及波斯的特色。而穆斯林大眾命名也在試圖有些與眾不同的變化,尤其是女性的名字,也採取一些外來的命名。
回民們堅持為自己的後代另取經名,除去堅持伊斯蘭信仰的傳承以外,還有祝願這些後代能夠成為效法先聖先賢們的典範,做一個優秀的穆斯林,這種潛移默化的功能,反映了這個穆斯林族群的心願、理想、教育與智慧。由於生活在中華文化環境裡的穆斯林已經習慣使用中文,他們的母語也並非阿拉伯語文,因此通常在取經名的時候,會希望必須唸起來順口、具備優美的音節、美好的涵義,甚至於能夠與中文姓名在音節或意義上相符。